——莊瑞安
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建造于原本為采石礦的深坑之上,為了將原始深坑的粗糲質感和周圍自然環(huán)境相融合,酒店室內采取“礦·意美學”的理念進行設計。
原生粗獷的巖石崖壁,與縹緲雅致的山水自然相結合,打造出專屬于該酒店的意境文化。
酒店在風景區(qū)佘山腳下,坑內懸崖峭壁上綠植叢生,并有瀑布從峭壁上流入水面,酒店就置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
在CCD多次實地勘探后,深深感受到人類在千百年的發(fā)展中不斷改變著大自然固有的面貌,而自然的力量又在無聲無息中滲透在人類文明之中。
CCD為了將這種氛圍感帶進設計,在人類與自然中尋找平衡,打造一種自然景觀與人工設計互相共生、穿插滲透的情景,通過設計手法讓建筑與自然更加融合。
穿梭游走于其中,讓人不禁疑惑:究竟是置身于巖洞探索,還是舒適的酒店中?兩者的平衡,打造亦幻亦真之感。
設計初始,CCD結合項目的地理特點、深坑內景色變化、巖層特點及奇觀體驗,提出“地心奇遇”的主題,來貫穿整個酒店設計。
從進入地面大堂到客房、湖面酒吧、水下套房、水下特色餐廳,都與故事緊緊相扣,整個入住體驗,仿佛跟隨上世紀的英倫探險家深入礦洞開啟探險奇遇,從地面到地下,沿著地心深處直入,直至水底深處……營造一個充滿探險故事的酒店空間,賦予酒店獨特的品牌定位。
1. 酒店大堂
酒店大堂做為“地心奇遇”最核心巖層里的亮點,從灰色外層巖石深入挖掘探索,直達巖層最核心地帶,發(fā)現一個全年綻放能量的核心點。
大堂中央設有3D投影動態(tài)水幕,在特定時間展示多種水幕投影圖像,與戶外的自然崖壁、遠方的流水瀑布相呼應,模糊室內室外的界限,氣勢非凡。
大堂立面隱約重現礦坑巖層的自然風貌,是設計師根據地表板塊變動,巖漿漫過巖石形成的橫向與豎向自然變化所啟發(fā)而來的設計。
▼實景圖
凹凸起伏的肌理,錯峰層迭,重現崖壁自然的轉折,使用自然面的灰色石材,讓室內的整體色調與深坑內部的巖石色彩更為接近。
為了與礦坑的顏色相呼應,酒店大堂的墻體顏色根據礦坑工人采礦時所使用的金屬工具進行設計,整體呈深古銅色,再次強調人文與自然的結合。
這個奇觀酒店非常創(chuàng)新,很多方面都沒有前車之鑒,所以做這個項目充滿了難點與挑戰(zhàn),在平面規(guī)劃,材料選擇,機電配套等方面都不是常規(guī)項目可以比擬的。
酒店在地底下,又有水面層及水底層,整體的燈光、溫暖程度都不如地上,濕度也會比較高,這些因素都是在設計時面臨的難點與挑戰(zhàn)。
在這段奇異的旅程中,這里是探險者的能量補給驛站,各個食物島臺上方的設計結合燈光效果,讓探險者在遠方即可看到“能量”來源。
驛站立面的方格紋理,就像電池能量的指示燈,以及遍布各種品類的食物島臺,不斷地為探險者們補充能量。
3. 酒吧:簇火曜巖
酒吧位于酒店的B14層,介于坑底與水面之間,猶如潛水艇從地心的熔巖層升起,浮到水面。
酒吧內部空間不時散發(fā)著火紅熾熱的氣息,透過光影結合,使其整體顏色與深坑崖壁內的巖石顏色形成對比。
4. 泳池:碧泉溶洞
位于坑底水面邊際的室內泳池,由鐘乳石抽象演化而成的天花與柱子造型,營造出猶如碧泉溶洞的氛圍,在自然光線的照射下,透過玻璃幕墻,讓探險者戲水的同時,也可感受到室外雄偉的深坑崖壁。
在溶洞里,運用人造石打造類似于蘑菇泡泡的趣味性裝飾元素,使泳池顯得更加夢幻。
5. 水下餐廳:水中秘境
水下餐廳的天花造型與反射,就像暗藏著連生晶體,炫彩斑斕,映射出和空間環(huán)境共鳴的美感。
觀望著水里的魚群,點著蠟燭,在這里享受最特別的用餐體驗。
酒店沿巖壁修建,房型每一層樓開間及結構條件都不一樣,給戶型設計帶來了很大挑戰(zhàn)。
設計師整合歸納各樓層戶型條件及特點,歸納出三大類戶型平面布置,再結合地質巖層的顏色變化來做不同風格的客房設計,讓客人有不同的體驗。
根據含鐵、赤鐵礦、碳酸鈣的石頭顏色,設計出了紅、藍、灰相間的客房內飾設計。
▼實景圖
▼酷家樂效果圖
坑底石材、巖柱,精致復古的煤油燈,就像一位狂野而富有品格的探險家行走于坑洞……造就親歷其境的探險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