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以變成一處景觀,景觀也可以變成一處建筑。在你進入建筑空間之前,就已經接觸并體驗它了?!?/strong>
發(fā)酵罐、工業(yè)管線、麥芽倉、煤倉、輸煤廊、水塔、煙囪… 當置身于其中,已經被工業(yè)時代的龐然大物帶來的歷史感深深震懾,并沉浸其中。
作為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家全面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工藝的現(xiàn)代化企業(yè), 在城市化進程中,珠啤廠幾乎見證了珠江兩岸的變遷和整個城市產業(yè)的迭代更新。伴隨著中軸線的南擴以及電商總部的進駐,珠啤廠已搬遷。城市的更新給閑置的廠房帶來了新的機遇,原生產車間的構筑物被整體保留下來,新的功能被置入,封閉式的工業(yè)生產基地逐漸轉變?yōu)殚_放的啤酒文化創(chuàng)意社區(qū)。
改造前▼
項目位于園區(qū)的中部,是一棟兩層高,主體呈正方形的生產車間, 方形的四周幾乎被高大的廠房包圍,唯有西南角毗鄰戶外運輸管道走廊,和外部廣場連通。新植入的功能是集共享辦公、健身、輕餐飲、買手店、路演講座和藝術展示于一體的新型復合業(yè)態(tài)的綜合生活館。改造后的空間希望為人們提供新型現(xiàn)代社交活動空間的場所,傳達新型的健康生活的理念,并通過人們的參與重新激活周邊這一片區(qū)域。
傳統(tǒng)哲學在對空間進行思考時,有一個不明言的前提,那就是:空間總存在。但它們從來不問“空間如何存在”,而總是在問“空間是什么”。在海德格爾看來, 空間不是“什么”,空間不是一個存在者,空間原初地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顯現(xiàn)自身的,并且只有從這一原初的顯現(xiàn)開始,我們才能獲得關于空間本身的知識;空間既不是主觀的也不是客觀的。
每個場所都具有其本身的時間感和空間感。時間感,是場所功能在迭代中和人產生的關系以及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意義??臻g感,則是場地的景觀性,非狹義的景觀,是具有更廣泛的場地特性的空間片段。時間感和空間感并非獨立存在,也非顯而易見,通常需要設計對潛在性深入挖掘,讓空間本身的價值和能量發(fā)揮出來,并得體合宜。
把工業(yè)遺址作為一種現(xiàn)成的景觀,因勢利導,被借用到室內空間,是設計的基本策略。通過西南角大面積通透的玻璃的立面,引入遺址風景,弱化建筑,將視覺焦點集中在被內空間延伸的外部工業(yè)場景上。
工業(yè)景觀滲透到內空間的同時,也極大地整合了外活動廣場,廊道,室內空間的一體性,讓到來的人們從外到內對場地有連續(xù)性的體驗,并希望藉此讓周邊人們對場地活動的參與變成是一種日常性的行為。
整個入口的活動都圍繞遺址景觀展開,作為藝術和路演活動的大階梯連接了首二層的展覽和前臺空間,外部廣場設置了舞臺裝置和可移動家具供活動使用,工業(yè)遺址走廊的花池被設計成面向建筑的小階梯,三者通過人和空間的互動,使場所具有新的日常性和文化性。
只有當眼神開始流轉起來的時候才出現(xiàn)風景。
——法國哲學家朱利安(Francois Jullien)
如果說工業(yè)遺址景觀是進入建筑的第一層風景,那么接下來,設計希望將觀者帶入第二層景觀體驗。在保留原主體結構的同時,建筑內部被置入了三個庭院,作為內部空間的核心,創(chuàng)造了內在的由外向里延展的風景。視線隨著人在空間中的運動,從外部工業(yè)遺址進而轉向內部竹林庭院,光線也由側面的大落地窗轉向庭院的頂部采光天窗。
三個庭院將內部的活動場景串聯(lián)起來,首層的健身,沙拉吧,咖啡吧和展廳,二層的共享辦公和運動區(qū),圍繞其自由展開,南側被植入的木盒子是獨立的辦公和買手店,通過大面積的玻璃,和兩側木制墻面將外部遺址風景框入室內。
景觀是空間的主體,建筑只是空間的容器,將景觀以不同的角度呈現(xiàn)出來。
庭院中碎石和不銹鋼鏡面的景觀裝置的花池延展了外部的景觀切片,亦創(chuàng)造了抽象的園林景觀,使每一處場所的功能都和庭院景觀相聯(lián)動;通過鏡子的使用,讓內外的景觀在空間內不斷地反射滲透與延展,使原來深入的更為內向的空間呈現(xiàn)出開放性的狀態(tài)。同時通過方形的自然天窗和人工漫反射光線的交疊使用,使整個建筑空間成為一個通過光的變化呈現(xiàn)出戲劇性的敘事空間。
在現(xiàn)代主義建筑,白色往往意為純粹、真實與理性。
對于白的運用,設計希望表達抽象的空間,弱化建筑,與工業(yè)遺址相互因借,通過光在白色空間中呈現(xiàn)的變化將庭院和外部風景重構,塑造一個滿足人活動需求的真實狀態(tài)的空間,使空間感更抽象而恒久。
被改造后的建筑以極為謙遜的姿態(tài)介入到原有的場地關系中,時空凝固,仿佛本該如此,庭院中的竹林與工業(yè)時代的歷史遺跡,信息時代的社交活動在時空的畫面中疊加,如畫一般在光影中搖曳。
項目圖紙
▼分解軸測圖
▼剖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時建筑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瀾創(chuàng)空間
建筑/景觀/室內 設計:BEING 時建筑
改造施工方:BEING 時建筑
主創(chuàng)及設計團隊:
建筑師:戴家明
設計團隊成員:郭源、楊翔、陳嘉明、鐘啟偉
總工程師:戴民澤
地址:廣州 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chuàng)意藝術區(qū)B區(qū)6號倉庫1號
建筑改造面積:2500 平米
攝影版權:曾喆、文耀攝影
客戶:LAN SPACE
項目主材:聚氨酯地坪,埃特板,實木飾面,銀鏡,鋁拉伸網(wǎng),人造石,鋼化玻璃,金剛砂地坪